在这里,不是讨论到底中国是实行市场经济调控市场好还是坚持原来的计划经济好,只是面对近来市场经济中的钢铁市场引来的颇多微词,不禁发问,市场经济招谁惹谁了?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国内市场经济如火如荼,但是在走出国门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似乎是在“一头热”,西方某些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甚至根本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近日落下帷幕,美国商务部24日作出终裁,以中国输油管存在补贴为由宣称将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该案涉及金额约27亿美元。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此前表示,美方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采用歧视性做法,任意提高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给中国钢铁行业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是钢铁行业从前、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库存高企、产能过剩问题也牵扯到市场经济。为什么会产能过剩?钢铁行业被称为“闭着眼睛也能赚钱的行业”,在2003年至2007年这五年中,钢铁工业销售利润分别达到5.96%、6.53%、4.94%、5.31%和5.98%,想对于其下游行业一直处于中上等水平。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短缺,从1994年开始,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也一直是相关政策部门的重要工作。
2003年至2007年的钢铁工业销售利润率显然处于较高水平。当一个行业的行业利润普遍比其他行业高时,意味着这个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着资源的稀缺性,行业内的竞争不够充分。因此,拥有资本优势的企业为追求利润,自然会进入利润较高的行业投资,从而使社会资源向这个行业流动、聚集。这期间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体现。
《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从有关数据了解到,钢铁工业中钢铁企业的数量从2002年至2007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只是每年增加的企业数量及增长幅度各有不同。2004年、2005年、2006年这三年钢铁工业中企业数量增长较大,2004年企业数量增量超过了800家,2005年企业数量增量超过了1000家,2006年企业数量增量超过了1100家。但中国钢铁工业在这三年当中并没有因为企业数量的急剧增长而呈现出利润空间下降的态势,而且各年销售利润率均保持在5%以上。这说明在2003年至2007年当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中国钢铁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钢铁工业中的新进入者提供了获利的可能性。
但是目前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是寻求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使之得到解决的问题。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今年8月份公开表示,钢铁产能过剩在我国钢铁行业是最为明显的,产能达6.6亿吨,而需求只有4.7亿吨,过剩1.9亿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企业还看好钢铁行业的巨大利润空间,目前仍有5800万吨的新建钢铁项目,这样下去,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没有出路的。
因此无关市场经济,我们应该看到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对商品的影响,目前,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状况已经非常严重。在一个产业尚处于供需平衡总量动态增长的发展阶段时,新企业的进入并不能降低行业的利润空间。但一旦供需不平衡中供大于求时,就会出现目前的困境。
虽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逐步完善、逐步成长的过程中,但其运行机理与国外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相同,即都是通过市场的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因此,我们要认准前景、看好市场,才能获得利润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以使我们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时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这样才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整个国力增强的情况下,才能增强“内力”让外人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承认。